科学家倡议:“外瘦内肥”者需通过锻炼减掉“内肥”,不要仅以BMI作为评判减肥的唯一标准。
种体型
对于男人,健康、敏捷、骨肉匀称即是好身材。人体可根据先天基础进行可塑性锻炼。科学家们根据男人的先天基因,把其体型大致分为3类:
内脏型
身材外形丰满,内脏,尤其是消化系统发达,脂肪容易沉积;腹大,身体躯干相对较大,四肢较短。且多数人脖子短,臀部及大腿肉较多,戏称“喝凉水也长肉型”。拥有这种体型的人,最容易发胖,所以,减肥是势在必行的事。
肌肉型
骨骼结实,肌肉发达,四肢粗大,身体躯干厚实,腰圆膀阔。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发育良好。这种体型的男子汉,只要稍微锻炼就可使自己变为肌肉男,先天很不错的好体型。
骨骼型
四肢长,偏瘦,肌肉不明显,几乎没有脂肪。食量不小,却很少长肉。称为“怎么吃也不胖型”。
这种体型的男人,很容易忽视锻炼身体,总认为那些肥胖病不会轮到自己的头上,也可能产生一种优越感。但要注意的是:这种体型的人往往内脏长脂肪了而不自知。这就需要自己额外敲起警钟,不要发展成外瘦内肥型的人。
“外瘦”不算瘦
小刘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他从来不吃垃圾食品,也很少饮食过量;每天坐在办公室,早餐有时顾不上,中餐也是应付了事,只有晚上才能好好吃一顿。因为“身材苗条、体重正常”所以从来不锻炼身体。
由于是猝死,在家人的要求下作了尸剖,法医很惊讶地发现:他的瘦只是表面现象,他体内某些区域的组织堆积着不少脂肪;他皮下脂肪不多,但在重要的器官周围却含有大量的脂肪。这也是高血压在不知不觉中找上他而不自知,导致脑溢血,成为他死亡的元凶。
医生告诉我们:小刘的父亲其实是骨骼型体型。现代都市有许多体形正常而疏于锻炼的人,特别是男性都存在这样类似的情况——“外瘦内肥”。就我们掌握的数据:40%的人肝脏存有脂肪,这就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催生了大批“外瘦内肥”的人,他们自恃体形正常,体重达标,所以大为放心。殊不知,内脏脂肪的堆积将使他们中一部分人沦为下一批心血管疾病的受害者。
“内肥”真可怕
衡量体重的国际通用指数的公式,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值在18~25之间是正常体重。内脏型和肌肉型的男人胖在表面,是否要减肥,很容易就能测算出来,反而容易预防。但骨骼型“外瘦内肥”者对这一规律却不适用。例如刘父身高1.77米,体重78千克,BMI属正常值。按常理他是无需减肥的,但他却致命于体内内脏脂肪含量超标。
据统计:健壮的运动员BMI指数几乎都超过25,但他们体内仅有少量的内脏脂肪,身体状况良好。日本的相朴运动员体形肥硕,但由于他们的内脏脂肪极少,所以很健康。
医生认为:脂肪并不是那样可怕,真正重要的是脂肪的储存方式与位置。人体减肥腹部脂肪最难减,对人体的危害却很大。
内脏脂肪存在于人体重要的内脏器官附近和长期不用的肌肉中,有的甚至包裹于心脏周围。这类脂肪会产生化学物质,导致人体出现胰岛素代谢异常,出现糖尿病,或引发心脏问题。
脂肪通过肝脏新陈代谢,被转化为随血液流动的胆固醇,造成心血管疾病。增加中风或患癌症的概率。
所以说瘦人特别是那些缺乏锻炼的瘦人,也要检查身体,看看内脏是否肥胖,如是外瘦内肥者,就要敲起警钟了,减肥也就刻不容缓了。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