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减肥产品广告充斥媒体,追求苗条身材的女人们面对广告上不断闪现的电视明星和模特们,几乎没有人能抵挡住那完美身材的诱惑。
然而,北京市工商局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最近公开的一份评议报告却显示,在今年早些时候调查的涉及药品、保健食品、医疗美容机构、化妆品、减肥器械五大类53个品牌的83条减肥广告中,有82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内容,其中误导消费者是最突出的问题。
面对减肥产品广告如此之多的问题,消费者如何看待?
对渴望纤瘦身材的女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对减肥产品市场的发展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此,本报和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联合进行了这次调查,以期了解女性对减肥产品及广告的态度。
调查执行: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舆论研究部
执行说明:勺海市场研究公司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家庭中随机调查了615名当地女性居民,三地被访者分别为201人、204人和210人,了解了她们对减肥及减肥产品广告宣传效果的一些看法。这些女性被访者的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
追求“骨感身材”的广州女性将近北京的10倍
调查总体中有79.0%的被访女性曾经有过减肥的想法。在这些想减肥的女性中有82.1%的女性采取过不同形式的减肥行动。而真正认为自己的体重达到必须减肥地步的被访者比例为51.9%。也就是说,采取减肥行动的女性被访者中有48.1%的人并不需要减肥。
调查显示,大部分被访女性心中的理想身材为“适中”,选择比例为66.8%;选择“丰满”的人数比例为14.1%;还有12.4%的女性认为应该是“偏瘦型”的;而追求如影视明星一样骨感型身材的也得到6.7%的女性被访者的认同。
三地被访女性对理想身材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的女性认为理想的身材是“适中,不胖不瘦”的,分别81.1%、75.5%和44.8%;而追求“骨感型”身材的三地人数比例依次为1.5%、3.4%和14.8%。可以看出,广州女性对偏瘦型身材青睐有加——选择“骨感”的人数将近北京的10倍和上海的4倍。
另外,不同年龄的女性对理想身材的认知也存在明显差异:18岁至25岁的女性追求“骨感型”和“偏瘦型”身材的比例超过1/3(前者为10.6%,后者为25.6%),这一数字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群体相应的选择比例。
超过九成的女性服用过减肥食品或药品
采取过减肥行动的女性所提及的减肥方法主要有5种:自己加大运动量;服用减肥药品和食品;节制饮食;到减肥场所或在家里使用专业减肥器械、化妆品;手术吸脂。提及比例分别为69.9%、93.2%、47.9%、21.8%和2.5%。几种减肥方法中“服用减肥食品或药品”的被访者比例超过九成,难怪减肥产品市场如此火爆。
调查中还发现,除“自己增大运动量”外,广州被访女性对其他减肥方法的使用率都要高于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女性,这与广州女性更追求“骨感身材”的愿望不谋而合。
在尝试过减肥产品的女性中,58.1%的人使用了至少1种以上的减肥产品如减肥茶、减肥药、减肥食品、减肥器械等;36.9%的人使用过3至5种减肥产品;5.0%的人使用过6种以上的产品。这些数据还不包括一些人使用的手术减肥(如吸脂手术)和在专业减肥场所参加的减肥活动在内。
电视、报纸广告是人们获知减肥信息的主要途径
五种减肥方式中,除了增加运动量这种主观自觉的方法,另外五种均需要资金、技术和相应的产品支持。那么公众主要是从什么途径知晓并进而使用这些减肥产品(技术、食品、药品、器械、化妆品)的呢?
调查显示,电视广告、报纸广告、亲友介绍和杂志广告是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72.9%的被访者是通过电视广告获知减肥信息的;通过报纸广告和亲友介绍途径得知减肥产品信息的选择比例分别为59.6%和53.9%。以上三种传播媒介的选择率均超过50%。选择通过杂志广告获知减肥产品信息的被访者为40.9%。
可以看出,除了亲戚朋友的介绍,电视、报纸、杂志这三种传统媒体仍旧是公众得到和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其他传播手段(如网络广告、现场促销等)的提及率则相对要低很多。所以减肥品厂商大多选用传统媒体作为广告投放的手段,其宣传目的更容易达到。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